Table of Contents
前言:為何大家都想進入支付業
在 Fintech 概念被廣為流傳後,我們似乎時不時都可以在新聞上看到一些消息,即有些原本本業非金融業的業者,也都會宣稱說要進軍支付行業,這其中的緣由究竟為何?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知道支付行業在支付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來理解。
一般而言,一個交易當中必然會涉及服務提供方及服務需求之付款方,而支付行業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協助雙方順利完成金錢支付完成的協助者。因此,若經手很多的交易資訊,支付業者就會知道目前何者交易數量最大、哪種交易目前最多、交易雙方偏好哪種方式的交易。這樣的模式下,業者就會累積大量的交易和消費的金融資訊,進而得到相關「金融數據」來掌握未來可能的產品動向、消費傾向等等。這些數據可以用來挖掘出商品的潛力、預測消費者的喜好並精準投放廣告、甚至是製作出消費者的信用評級,並以這些數據為基底作為開發未來收入來源的參考,儼然就是數據金礦。
不過以往此類交易數據經常掌握在金融業手中,並不容易取得。故對於非金融業者來說,若要更加深入探索用戶偏好、預測消費行為及提升產品行銷效率,跨入支付行業就是取得這些資訊最直接的手段,不只可以用來幫助本業的成長,還能作為與金融業或其他行業合作前提前的基石。
所以支付所瞄準的並非單單只是我們想像中的手續費,更多時候還包含了透過支付取得背後的數據。也使得支付手段除了常見的手續費模式,也多了許多新型態的盈利模式,以下我們就列舉幾點支付行業常見的商業模式。
一、支付產業的商業模式
- 交易手續費模式:
這是支付行業最常見的商業模式,即支付業者通過每筆交易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來賺取收入。例如,信用卡公司,透過你的每一筆刷卡金額,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線上支付平台如PayPal和Square,當進行匯款交易時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手續費來源可以向消費者或商家收取。 - 跨境匯兌價差:
專注於跨境支付的業者,如匯款服務,會從貨幣兌換中賺取差價,或對跨國交易收取較高的手續費。常見者如經常被使用於跨境匯款的 Paypal ;以媒合跨境匯款需求為主的 Wise ,則主打提供比銀行優惠的貨幣匯率。 - 提供支付的軟硬體基礎設施:
支付的基礎設施服務提供,通常可分為設備系統或是SaaS服務的整合線上收款。這類型業者通常提供支付處理硬件(如POS機)或軟件解決方案給實體商家,可能會收取設備租賃費或銷售收入,如 Verifone 及 Ingenico 等相關業者;另外一方面,部分支付服務提供商可能會提供線上的整合性支付系統,並向商家或個人用戶收取固定的月度或年度訂閱費,商家或個人用戶就得以使用整合性的支付服務權利,常見於提供增值服務的支付平台,如 Shopify Payments 為Shopify平台的商家提供支付處理服務,商家需支付月度訂閱費。或像是 Stripe 提供的 SaaS 軟體收款平台,可以處理支付、收入及開發票的一系列服務,可以供電商、創作者和公司方便進行收款服務。 - 廣告和數據分析:
由於支付行業會獲取大量的支付訊息,這也是前述所說為何許多非金融行業想要進入支付行業,因為這是最直接的金融資訊獲取管道,而科技業於分析資訊和判定消費者行為的方面則為他們的強項,故有些業者透過支付服務的提供,作為其取得交易資訊的渠道,並以此增強其平台和本業的黏著度,通過分析交易數據來向第三方提供市場洞察和廣告服務,從而賺取收入。以此盈利的業者,如 Google Pay 或 Apple Pay 可能會利用其大量的交易數據來進行市場分析和定向廣告。 - 貸款或信用利息收入:
一些支付業者,特別是與金融相關的信用服務業者,如常見的信用卡公司,除了交易手續費外,也會從延遲支付或信用貸款中賺取利息。。若用戶採用分期付款或未能繳清款項,則會產生利息。抑或像是中國的支付寶,透過數據分析後,提供消費者一定之信用額度進行消費,若之後未能還款,則會產生相關的利息等等。 - 閒置資金的投資收入:
支付業者所提供的支付帳戶,常常存在一種狀況:即使用者在支付業者帳戶所存放的資金,並非都會立即用於支付。即往往會有一定比例的閒置資金。因此,有些支付業者希望能透過抓時間差,在使用者支付過程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利用閒置的資金放置銀行或進行安全性的投資行為獲取利息。具體例子:中國支付寶早期發展的模式,即是透過存放銀行賺取利息或是協助用戶將小額閒置資金用於投資基金等等,並從中收入轉取一定的費用。
二、區塊鏈對支付產業的影響
區塊鏈技術的特色之一,在於能達到去中心化、資料及系統開放又能避免資訊造假的特色(這邊特指公鏈系統)。而這個開放性系統的特色,恰恰是區塊鏈對支付產業最大的影響,在支付上則有以下三種特色:
- 開放式系統
因為區塊鏈公開透明的特色,它的運作如同一個大型的協作平台,如同大家共用一台大型的雲端系統進行各種的程式交互作用,依據所使用公鏈的性質之不同,使用者可以在上面進行資訊交換、價值傳遞或寫程式等不同功能。因此,在其運作的支付系統,就不同於過去支付商要結合他人系統時,往往會需要額外進行資料庫或 API 的聯絡及溝通整合。換句話說,若系統是建立在區塊鏈上,則只要大家使用的系統互通(如常見可與以太坊公鏈互通的 EVM 機能)即可直接進行資訊交換,避免不同資料庫間額外的溝通時間及串接系統的成本,且此系統是一年 365 天日夜無休。 - 非金錢的支付體驗
所謂的非金錢的支付體驗,則是指數位商品的交換,如過去曾經火紅一時的 NFT, 並結合各種服務或是 Game 的遊戲道具或角色等性質。因為都是建立在區塊鏈上,所以這些不同的「數位商品」也都具備跨區域和全球傳輸的性質,而形成了雙方彼此之間的支付,且也可以很方便地改以「數位商品」交換「數位商品」,形成類似以物易物的交換模式。舉例來說,即假設未來一個遊戲道具和一堂線上課程間的使用權利,都可建立在以區塊鏈技術為基底的電子憑證,則這些電子憑證因為都建立在區塊鏈上,則可以輕易地建立起交易市場,還能結合加密貨幣,使支付的情況有各種不同的可能性。 - 可以被程式化的金錢
除了傳輸的功能外,因為加密貨幣或是 NFT 等數位資產都存在於區塊鏈上,而因為以太坊區塊鏈上允許創建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如過去常見的 Defi 熱潮。就會出現如果發行在區塊鏈上的穩定幣,因該穩定幣及其他 DApp 的應用皆為以區塊鏈為基礎所設計孕育而成,兩者則可以成為很好的搭配,這時就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我們可以直接設定 DApp 和利用智能合約的功能,當條件促發就可以自動發生穩定幣的移轉。過去所謂 DeFi 的發展即是基於此等特性逐步發展起來,但是撇除所謂的投機性,我們也可以預期在抵押、擔保,甚至是法院的執行功能上,都可以借助程式完成一定的自動化功能。
三、區塊鏈上的支付產業型態
- 穩定幣的商業模式
以目前主流的法幣穩定幣的商業模式來說,舉 USDC 的發行公司 Circle 的商業模式為例。依據 Circle 公司的網站資訊,每一位客戶存入一元美金時,Circle 公司將發行相應的 USDC 給客戶,即每一個 USDC 背後都至少有一美元的法定貨幣資產作為背後的擔保,而這個發行的過程中完全不需要任何的手續費,也就是客戶可以在自己想要的區塊鏈上使用 USDC, 除了支付區塊鏈上給予礦工的交易手續費外,不需要額外的手續費,這就與目前許多支付業者需要收取手續費的狀況大大不同。但這時可能就會有人有疑問,若不收取手續費,那 Circe 是如何獲利? 由於取得 USDC 是要拿美元來換的,所以每當 Circle 發行一定數量的 USDC 就會獲取一定數量的美元,其盈利模式主要是將蒐集到的美元拿去投資美國政府短期債券賺取利息費用以及存放銀行獲取利息。這樣的模式好處有兩點,其中一點是可以獲取利息,另外一點則是購買美國政府的短期債券,是屬於金融市場上較具流動性的資產,若有客戶需要贖回 USDC 則 Circle 可以較快的把該資產變賣並且贖回美金還給客戶,而銀行存款因為銀行會將存款拿去放貸,若有大額取回現金的需求,則銀行可能較難因應。
這樣的模式顯示出區塊鏈上支付產業的特色,由於 USDC 主要是建立於區塊鏈上系統上,對於 Circle 這樣的穩定幣運營商並不會有太多的系統負擔,某個程度上也降低系統的運營成本。不過為了建立客戶的信賴,則其需要花費較多精力於法遵及維持背後所謂法幣資產的透明度。商業模式主要就是,利用客戶並不經常將 USDC 贖回成美元的時間差,於客戶持續持有 USDC 的時間內將所取得之美元用於投資政府債券及獲取銀行利息,從而可以免除掉向客戶收取手續費的模式,屬於利用閒置資金的一種獲利模式。但這樣的獲利模式也彰顯出一個顯著的問題,若客戶有大量將 USDC 贖回成為美元,則 Circle 為了維護自己所宣稱 1: 1 的備抵資產價值,就需要賣掉所持有的債券或是提取銀行存款以兌換成美金還給客戶,若遇到重大的美元贖回需求,因為公司大多數的收入來源仰賴持有債券的利息造成收入來源過於單一,將使公司的財務收入顯得非常脆弱。 - 加密貨幣支付閘道的商業模式
因為以太坊等公鏈可於其上進行寫程 DApp ,從而有人創建了所謂的去中心化交易系統,可以允許同樣標準但是不同類型的虛擬貨幣互相交換,這樣的模式就導致了一個有趣的發展:部分支付業者開始思考如何結合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功能,提供用戶可以支付各種不同的虛擬貨幣,但仍提供給商家特定類型的幣別,如穩定幣。
這樣的模式開啟了支付的多元可能性,即商家可以接受各種類型的加密貨幣,但是透過該支付服務業者,商家可以取得其所需要的幣別。此時,該支付服務業者的角色就相當於是一個加密貨幣多元支付閘道(下稱「加密貨幣支付閘道」),讓付款者的付款選擇多元,但商家也能指定自己想要收到的幣別,而支付業者就相當於協助付款者、商家和去中心化交易所間的串接商,若商家想要或取法幣,則可以再去自己兌換,或是由該等加密貨幣支付閘道業者再來協助商家進行兌換。而在提供這樣的服務模式,就相當於是以前提供各種支付服務的軟體基礎設施,只是針對加密貨幣下的支付服務軟體服務。可用於支付的手段,只要是建立於區塊鏈上的數位資產,並且有一定配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則都有拓展的可能性,使支付不限於加密貨幣,亦可涉及如 NFT 或是各種的區塊鏈資產等等。
四、結論
本篇文介紹了支付產業大致的營業模式,從最常見的支付服務手續費、跨國匯款的匯率差價獲取利益,到發展出所謂的系統性服務,提供商家收受各種支付方式手段的模式,以及透過支付行業進入金融服務,如提供信用貸款、貸款利息收入,以及利用用戶的閒置資金進行投資等等,這都是支付行業的營業模式。
而作者認為區塊鏈對於支付產業帶來最大的影響是使支付從個別支付服務商的系統獨立出來,嘗試利用區塊鏈系統本身的開發性和統一性,使不同的支付業者可以在同一套開發且標準性的世界性系統架構進行活動,又能利用區塊鏈的防偽共識機制和透明性,使價值傳遞變得更加可信賴和可檢驗。加上區塊鏈上面可以建構 DApp ,可以進行程式化的編輯,使得網路的資訊流和價值的傳遞層面終於可以整合在網際網路上面而不受限於金融機構的營業時間和資訊系統,讓資訊的獲取及價值的傳遞,更加的無縫接軌。
這樣的發展方向也是促使支付行業不斷變化的原因,進化出更加多元的支付手段、更便宜的跨境支付成本、更迅速的支付體驗。不過區塊鏈本身能證偽的資訊,還是來源於「鏈上」原生的資訊本身,而關於「鏈下」的資訊是否正確一致,如法定貨幣抵押型的穩定幣,是否真如業者所稱般背後具有 1 : 1 的法定貨幣資產,則仍是我們在考察這些業者風險的觀察重點。
本文英文版獨家授權予 Coinrank 使用。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is exclusively licensed to Coinrank.
How Is the Payments Industry Profiting and How Has Blockchain Transformed Its Business Models?
[閱讀更多]